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乃起源于颅内向临近部位蔓延的脑膜瘤,其组织来源和大体结构与颅内脑膜瘤基本一致。故瘤体的影像学表现也基本相同。在CT上,其以沙粒样钙化为特点。而在MR上,瘤体主要表现为“椒盐征”和明显均一强化。另外,CT对显示肿瘤内钙化有诊断优势,而MR对显示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结构、脂肪间隙及脑膜情况要优于CT。可见,CT与MR检查相结合是发现和诊断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沟通性脑膜瘤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的起源部位、大小和累及的范围有关。因肿瘤可对周围结构的功能产生影响,症状往往表现出多样性。当其与视神经关系密切时,眼部症状和体征发生较早,以眼球外突为典型表现,而视力、视野和对光反射的异常多为晚期症状,是肿瘤增大的间接征象之一。由于本病的发生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误诊断为其他病变,故应注意与神经鞘瘤、鼻咽癌、三叉神经瘤、脊索瘤和垂体瘤等相鉴别。
脑膜瘤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需要根据其具体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且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残留者术后可以考虑补充放射治疗。单纯放射治疗对脑膜瘤的治疗效果目前尚不确切。
总之,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如遇颅外范围广泛的软组织肿块,且增强MR呈明显均匀强化,在确认肿块与颅内正常脑膜覆盖部位关系密切并排除其他病变时,应注意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的可能,以避免漏诊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