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专家范涛教授运用3D打印成功为一名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实施手术,范涛教授介绍,脊柱外科运用3D打印可以更加便捷、准确、和经济。
50岁的王女士来自黑龙江,四肢无力18年多,右侧无力较左侧明显,近半年症状突然加重,行走困难,右下肢发凉,并且伴有双手麻木。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女士来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诊疗中心,经范涛教授诊断,王女士患有“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和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和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需要对脱位的地方进行矫正复位。
范涛教授手术中
范涛教授介绍:患者在骨质异常的情况下,在颅底凹陷处,两侧的椎动脉走形它也是异常的,这种情况下,医生常规的诊断只是通过患者的影像片子来评估,骨头诊断骨头,椎动脉诊断椎动脉,我们很难把这两个东西合起来。手术风险很大。3D打印正好能够弥补其中的不足,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按照1:1比例做成脊柱模型,打印出来的脊柱模型血管走向清晰显示椎骨的位置、形状也一目了然,术者可以直观了解手术时钉子打入的部位,角度及置钉长度等,减少手术风险,使手术更加快捷、安全,患者手术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8月16日,经过近4个小时的手术,范涛教授团队应用3D打印技术为王女士做了寰枢椎脱位复位固定融合术,手术很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神志清醒且肢体活动正常,不久后顺利出院。
据了解,3D打印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数控技术、新型高分子材料、激光技术、三维CT等技术的高科技制造方法。随着3D打印技术逐步引入脊柱外科应用,使个性化脊柱重建成为脊柱外科的手术目标。该技术可定制符合患者脊柱力学分布特点的个性化人工椎体,同时为术前明确脊柱病变部位、椎体破坏范围提供可视化模型,为脊柱肿瘤、炎症等侵犯周围软组织情况及脊柱创伤对邻近结构的损伤提供更为准确直观的证据支持。
各种3D打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