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1000人里就有4人会存在过劳死的风险,过劳死的平均年龄也已经从44岁下降到了37.9岁。新华社报道说,我国每分钟约有一人“心源性猝死”。
1月23日,青海西宁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
医生郭庆源值完班后突现抽搐症状
经院方4个小时抢救无效
宣布死亡
年仅43岁
1月14日,广东深圳
一家A股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显武
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逝世
年仅49岁
而他的朗科智能上市尚不足1年半
••••••
猝死
是难以承受的突然离别
在临床上,猝死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心脏性猝死和非心脏性猝死。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非心脏性猝死中,脑血管疾病是主要的原因。
猝死虽然事发突然,实际也是有迹可循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别留意几个异常表现(猝死征兆)。
征兆1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应尽快到医院确诊。如果已经确诊为冠心病,在劳累、情绪激动、严重睡眠不足等情况下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左肩背部及左上肢的疼痛、大量出汗,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发生,需要尽快到医院救治。
征兆2
如果出现短时心跳特别快、特别慢或者不规律,通常是心律失常的结果,应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病因。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心律失常,就会有猝死的风险。
征兆3
严重的晕厥可能是由于心脏原因或脑供血等出现问题引起,如果遇到突然晕厥倒地的患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面对猝死
我们的应对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1、定期体检
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做到预防,心电图等检查都可以发现潜在的猝死征兆。
2、不要过度疲劳
工作固然重要,但很多猝死的例子都是过度劳累所致,应劳逸结合。
3、坚持锻炼身体
适度锻炼,时间好在下午5点前后或者晚饭后的2-3小时。
4、不要精神过度紧张
保持愉悦心情,日常不要过度情绪化,保持良好心态。
5、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忌烟、酒、咖啡等不良饮品。
6、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规范好日常生物钟,早睡早起不能熬夜。
7、随身携带药物
特别提醒患有冠心病的人群,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以减轻发病的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猝死的征兆,也要提高对容易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的重视:,家族中直系亲属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猝死病史;第二,诊断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致死性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第三,具备多个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工作压力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