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学分会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承办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学分会2025年年会暨第九届华夏颅底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颅底外科多学科医师论坛”已圆满结束。本届论坛聚焦跨学科医疗协作主题,吸引了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13支参赛团队的青年医师进行角逐。通过病例汇报展现多学科协作诊疗能力。
经过专业评审,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颅底神经外科团队的吉俊鹏医生凭借扎实的临床功底、清晰的病例分析及对跨学科协作的深度诠释突出重围,最终斩获“青年医师多学科协作病例汇报”专题二等奖,为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张明山主任团队赢得荣誉。

据悉,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学分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颅底外科的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本次会议秉承创新精神,通过分享前沿理念、尖端技术及***研究成果,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我国神经肿瘤外科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次会议聚焦颅底领域的多学科合作、各参会团队的协作模式呈现差异化特点。其他参会团队的合作模式多为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神经外科与口腔科,或口腔科与耳鼻喉科的两两协作;而张明山主任带领的团队,是本次参会团队中***能独立开展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联合手术的团队。这一核心优势源于团队成员不仅均为神经外科专业出身,还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过完整、系统的耳鼻喉科手术及解剖培训。这种“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双领域能力全覆盖的团队配置,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神经外科团队中较为少见。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建设单位,年手术量平均近4000台,具备扎实的神经外科临床案例与解剖学基础。凭借这样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首医三博张明山主任团队在本次会议上大放异彩。而吉俊鹏医师的获奖,正是团队实力的一个缩影。

自投身临床工作以来,青年医师吉俊鹏始终深耕神经肿瘤外科领域,师从于春江教授,并始终紧跟张明山主任的带领。在复杂颅底肿瘤、颅底外科的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汇报的《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是他结合临床实践形成的典型成果。颅底区域被称为"生命中枢的十字路口",由额骨、蝶骨、枕骨等多块骨骼构成,密布着视神经、颈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通道,是颅内与颅外的关键屏障。由于解剖结构复杂、病变位置深在,颅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长期以来都是医学领域的难点,对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操作精准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三博脑科作为一家以博医、博教、博研为愿景的神经专科医院,近年来始终紧跟国际医学前沿,积极推广显微外科、内镜技术在颅底手术中的应用,在颅底肿瘤切除、创伤修复等领域形成了鲜明技术优势。
青年医师的成长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此次获奖是激励更是契机。彰显了三博脑科在医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未来,三博脑科将继续秉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理念,为青年医师搭建更多成长平台,推动各学科诊疗水平持续提升,以更精湛的医术守护百姓生命健康。(蒋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