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中心范涛教授团队以“Basilar invagination without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treatment by correction of clivus canal angle with interfacet distraction and fixation”为题,于“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上在线发表其团队通过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松解撑开及固定融合技术矫正斜坡枢椎角治疗B型颅底凹陷的经验。
手术技术示意图: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A)往往斜坡枢椎角度(clivus-canal angle,CCA)较小,齿状突对脊髓腹侧造成压迫,产生临床症状。斜坡枢椎角最早由积水潭医院田伟院士提出,是评价颅颈交界区畸形的重要指标(田伟,安岩,李加宁,刘亚军,吴昕峰,吕艳伟,曾成.斜坡枢椎角的正常值及其与延髓脊髓角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3):306-310.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4.03.009.)经显微镜下寰枢侧方关节间松解、撑开、融合器植入、寰枢椎固定后,斜坡枢椎角度增加,脊髓腹侧的压迫缓解。
矫正斜坡枢椎角度,脊髓空洞消失,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上移。
关节间松解撑开及固定融合术后增大了斜坡枢椎角度,术后脊髓空洞减小,患者颈痛及感觉减退症状明显缓解。
矫正斜坡枢椎角度,随访可见脊髓腹侧压迫缓解,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上移。
三博脊柱团队创新性的将寰枢关节间松解撑开及固定融合技术用于B型颅底凹陷(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的治疗。
关节间松解撑开及固定融合技术提供了一期后路手术矫正斜坡枢椎角来缓解此类病例腹侧压迫的治疗策略,这一理念及技术已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拓展了后路手术治疗颅底凹陷的操作范围,使B型颅底凹陷的治疗技术更加丰富。